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多家上市公司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已有数千家开始套期保值

摘要:SZ)12月1日也发布关于继续开展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的公告,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用于外汇衍生品交易的额度调整为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或等值外币。永冠新材在12月4日回复该投资者称,公司主营业务一直以出口为主,近3年,主营业务中外销占比一直保持在70%左右,因而公司面临一定的汇兑风险和信用风险。...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罗东骏

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多家上市公司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已有数千家开始套期保值

资料来源:图虫创意

近日,人民币汇率持续反弹。Wind数据显示,11月,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上调2.55%、2.70%,幅度较大。为锁定成本,规避和防范汇率和利率风险,多家a股上市公司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或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12月4日,澳宏电子(605058).SH)公告将选择合适的市场机会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有效防止汇率或利率大幅波动造成的不可预测风险。

同日,华工科技(000988.SZ)12月4日,公告称,为满足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日常使用外汇结算业务的需要,规避外汇市场风险,加强对外汇资产头寸的监控和管理,同意公司开展总额不超过3亿元(含)的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

此前,网宿科技(300017).SZ)12月1日,还发布了继续开展套期保值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的通知。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将外汇衍生品交易金额调整至不超过5亿元或等值外币。

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交易越来越多,大部分是为了套期保值。根据国内上市公司协会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共有100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衍生品使用信息公告,同比增长13.0%。其中,985家用于套期保值,3家用于投机(投资),15家用于套期保值和投资目的。

时代财经发现,上市公司最愿意套期保值汇率风险。2023年上半年,856家公司的套期保值公告中提到了汇率风险对冲。其次是利率风险和产品价格风险。

然而,外汇套期保值并非万全之策。博威合金(601137).SH)根据2022年的财务报告,交易性金融资产造成了3496.17万元的损失。博威合金在上海电子互动平台上告诉投资者,2022年交易性金融资产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公司对应收外汇余额的套期保值。2023年,公司管理层将继续根据应收外汇余额的敞口进行套期保值管理。

此外,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一位投资者向永冠新材(603681).SH)问,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外汇套期保值,是否存在套期保值过多,成为市场投机。毕竟,简单的套期保值理论上保证了公司的一定收益价值。

12月4日,永冠新材回复投资者称,公司主营业务一直以出口为主。近三年来,主营业务中出口占比一直保持在70%左右,因此公司面临一定的汇兑风险和信用风险。目前,永冠新材主要采用长期锁汇和出口信用保险管理汇兑风险和信用风险。

随着汇率衍生品需求的增长,我国衍生品交易相关市场亟待进一步完善。

11月17日,中国证监会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二次草案)》征求公众意见,有效解决了以下问题: 一是落实《期货衍生品法》要求,加强衍生品市场行政监督;二是完善监管规则,严厉查处以衍生品为“渠道”规避证券期货市场监管的行为;三是加强跨市场、跨境监控,严格防范风险。

业内人士告诉《纽约时报》,中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汇率衍生品,如长期外汇结算和销售、外汇过期、期权等,但仍有改进的空间。一方面,继续完善汇率衍生品的类型和交易机制,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治,确保市场稳定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