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中心化交易所当下的问题抛开价格因素,交易者不敢交易加密货币的最大原因,是对加密货币交易所本身的不信任。在门头沟之后,黑客的眼睛仍然盯着资产肥沃的中心化交易所,试图从他们那里偷走更多的资产。在门头沟之后,黑客的眼睛仍然盯着资产肥沃的中心化交易所,试图从他们那里偷走更多的资产。...
作者:碳14
编辑:黑土
可以预见的是,加密货币交易所下一个时代的竞争将构建在「技术基建」之上。只有技术基础打牢,交易所才能承接住流入行业的「新钱」,促使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交易所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中心化交易所本身就会成为行业巨大的风险点,甚至是发展的障碍。
「为什么你越来越不敢参与加密货币交易了?」
对于任何一个在行业里呆满三年的老人,这都是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在「3·12」大跌中损失惨重的交易者们,他们的感触尤为深刻。
一、中心化交易所当下的问题
抛开价格因素,交易者不敢交易加密货币的最大原因,是对加密货币交易所本身的不信任。当投资者选择把币存在某个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那一刻,他就注定要为此承担风险。运气好的,不管交易过程中有没有赚到钱,资产总是安全的;运气不好的,就像在2014年把币存在门头沟的Tim Drapper,他在那场浩劫中一共损失了几万个比特币。
有了门头沟事件的惨重教训,老手们开始对中心化交易所心怀警惕。囤币党应运而生,他们呼吁投资者把买来的币放在硬件钱包中,不要放在交易所里。但这群人终究还是小众,大多数人的心态还是:「存钱包是不可能存钱包的,又麻烦又不方便交易。玩币就是冲着它的高波动性,不能交易要我死囤就相当于结了婚结果夫妻一直分居,还不如一开始就去玩股票。」
结果,大多数人还是把币放在交易所里。虽然囤币党一再呼吁,但大型交易所地址中的比特币数量却越来越多。
后来,在门头沟之后,又有了Fcoin的跑路。
如果说门头沟死于黑客盗币,那么据Fcoin创始人张健的说法是,Fcoin死于内部数据出错导致的亏空以及后面的决策失误。而与Fcoin一个时代诞生起来的几百家小交易所,则死于内部卷款逃跑。甚至还有小交易所在最后一天的公告中向用户这样写道:「我们决定跑路。」
中心化交易所前期的发展史,是一部暴富和跑路的历史。然而,纵使中心化交易所暴雷不断,交易者们依然离不开它。因为交易是加密货币行业的刚需,而交易所则是承载刚需的场所。刚需者会在历史的教训中探索出一条道路来,但不会让自己无路可走,而经过历史筛选出来的交易所们也开始从小做大,逐渐成为龙头。从13年出现的火币、OK,到17年出现的币安、库币,19年出现的抹茶,无一不是这么走出来的。
那么,现存的这些加密货币交易所就一定安全吗?不一定。大型交易所很少跑路,但往往死于丢币。2019年3月,龙网被盗,损失资产超500万美元;2019年5月,币安丢了7000枚比特币,资产规模超3亿美元……在门头沟之后,黑客的眼睛仍然盯着资产肥沃的中心化交易所,试图从他们那里偷走更多的资产。
即便黑客不去偷窃,用户在中心化交易所购买的币种就一定在那里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中心化交易所有可能挪用用户代币去做别的生意,虽然他们很少给用户利息,或者利息少的可怜。这件事已经在Steemit事件中得到了证实,包括币安、火币等交易所都参与到了这件丑闻中去。几大交易所挪用了用户代币,把票统一投给了孙宇晨,最后社区只能选择硬分叉出另外一条链来对抗这种行为。
除了资产安全问题外,交易者们还担心大型中心化交易所操纵价格。在许多炒币社群里,中心化交易所操纵价格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担忧之一。这是因为,某些中心化交易所既下场踢球,又上场做裁判员。他们一边看着用户的交易数据,一边自己也培养团队在场内交易,而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无疑比所有交易者都全面。这种不对等的局面,也被一些交易者称为「从信息上割韭菜」。
由于交易场所不够公正客观,一些机构投资者便对加密货币交易敬而远之。毫无疑问,这妨碍了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出逃去中心化交易所
被中心化交易所折磨得够呛的用户(尤其是有钱、有理想的「老人」),开始逐渐探索另外一种交易方式。从比特币白皮书开始,加密货币从业者就认识到了「中心化」的弊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吊死在「中心化交易所」这一棵树上?
2017年以后,以太坊上的DEX概念逐渐火热起来,最终在2019年演化成了DeFi概念。一时间,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借贷市场、去中心化稳定币等概念十分火热,也收获了资产市场数以亿计美元的投资。
中心化交易所这么「操蛋」,去中心化交易所受到追捧简直是天命。
很快,一些人认为去中心化交易所是未来交易所的未来形态,并且认为中心化交易所最后会被取代。以币安为主的中心化交易所巨头也开始尝试推出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避免自己在这场革命中被干掉。
不过,经过几年探索,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显露出了一些弊端,其用户规模也一直受限。这其中包括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是市场深度不够。交易场所是一个聚合场,参与交易的人数越多,挂单越容易成交,交易体验也就越好。然而,由于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人数较少,一个在中心化交易所中能够马上成交的挂单,放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上就可能不那么容易成交。这直接导致了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愿意去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
其次是交易费用高昂。由于去中心化交易所建立在链上,上面的行为需要耗费gas,它便不可能像中心化交易所那样随意挂单撤单。对于一些交易者来说,他们可能只是在某一个时候想要挂单,但某个时候不想做这笔交易,就会把单撤下来。按照中心化交易所的收费政策,因为这笔交易没有成交,因此也就无所谓手续费的问题。而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这种行为背后都有相应的费用。
最后一个问题还是黑客攻击。去中心化交易所内部有一句笑话,戏称大家都是在「为黑客打工」。其实这句话放在DeFi领域同样适用。
今年4月初,有攻击者利用Bisq交易协议中的缺陷,以个人交易为目标,窃取交易资金。该交易所最后承认,大约有7名受害者的3枚BTC和4000枚XMR被盗,价值共计25万美元。
而就在上周末,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借贷平台Uniswap,以及中国最大的去中心化借贷平台Lendf.me被黑客利用重入漏洞实施了攻击。
据Peckshield,在 Uniswap 的攻击案例中,攻击者利用此漏洞消耗尽了 Uniswap ETH-imBTC 池约1278个 ETH。而在 Lendf.Me 中,攻击者则利用它来任意增加内部 imBTC 抵押金额,并通过从其他可用的 Lendf.Me 交易中借入10多种资产(总价值约 2,524 万美元),目前预估损失超2469美元。(碳链价值注:截至发稿,Lendf.me大部分被盗资产已被追回。)
币乎创始人咕噜也踩了Lendf.me的雷。他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作为在Mt.Gox丢过几十个BTC的人,我对中心化平台的风险认识应该说是充分的,一般不会将资产长时间地存放在中心化平台上,尤其是在当前缺乏监管的行业大背景下。这让我对DeFi有天然的好感。」但他同时也承认,DeFi存在着包括「智能合约代码安全性引入风险」在内的六大风险,呼吁投资者遵从「分散原则」。
从一系列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及其背后的大DeFi概念都是很好的尝试方向,但是离行业真正成熟还有较为遥远的距离。
三、交易所行业未来:向Coinbase和KuCoin学习,做好技术「基建」
梳理完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未来究竟在哪儿?一个好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很大。如果拉到长期来看,几乎可以重新写一本书了。但如果在当下来看,笔者认为,Coinbase和KuCoin(库币)是目前交易所们可以参考的案例。Coinbase是西方世界最老牌的交易所之一,KuCoin诞生于东方,全球用户基础也很坚实,两家交易所都很低调,且技术基建非常强大。而「技术基建」正是笔者想在本文中具体阐述的。
1、从以营销为中心转向以技术为中心
在2017年加密货币惊天暴涨后,用户纷纷蜂拥进加密货币交易所买币。从2017年到2018年,谁能成为媒体的聚焦点,谁就能获客。从2017年到2018年,营销才是交易所的王道。
而在2019年,当所有已经进场的用户对各种营销手段都疲惫不堪后,「赚钱效应」又成为了交易所获客的重点。凭借资金盘项目,抹茶在这轮风潮中一跃而起。
然而,到了2019年下半年,随着国家对加密货币行业整治力度的加大,币圈的「营销手法」和「赚钱效应」都随之收敛。在Bakkt上线后,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们加入到加密货币行业来。和上一轮的散户不同,他们在意的不是营销噱头,而是资金安全、交易体验,以及交易所本身是否合规。
2020年,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币安和OKEx等交易所重演当年的营销和抹黑套路,但反响一般,甚至还被行业公开谴责。这说明整个行业的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户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普通的营销手段已经失效,甚至还会引发反感。
我们可以断定,在正规军入场的今天,交易所们是时候把重心从营销转到技术上来了。否则,就算你把用户吸引到了加密货币行业,但是因为本身的技术太烂,最后用户还是选择了其他交易所。这样一来,你就变成了给其他交易所导流的中转站,得不偿失。
Coinbase和KuCoin是以技术为中心的交易所代表,美国加密货币媒体The Block此前在统计各大交易所人员构成时发现,Coinbase和KuCoin的技术人员占比是最高的,均超过50%。这种对技术的专注,也是曾投资腾讯、小米、携程等互联网巨头的IDG资本在众多交易所中选择这两家并投资的原因之一。
2、增加交易所的公开透明性
孟岩曾经说过,如果中心化能够做到公开透明,那么它可以达到和去中心化一样的效果,同样也能解决信任问题。当前,交易者们对中心化交易所的深深不信任感,正是根植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即交易所的信息并非完全公开透明。
那么,在去中心化交易所技术尚不发达的情况下, 如果想让交易者信任中心化交易所们没有刷量和操纵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交易者们尽可能拥有和交易所一个水平的信息。在这个方向上交易所们有没有改进空间呢?答案是有的。
根据交易数据推送能力,目前加密市场上的交易产品服务可以分为三个级别:Level 1,只推送价格;Level 2,推送价格和数量;Level 3,推送价格、数量以及订单ID。随着服务水平从Level 1到Level 3逐步递增,用户拿到交易所推送信息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在Level 3中,基本意味着交易所将行情数据最快传递,且全程透明。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交易所(包括币安、火币、OKEx)只给予了用户Level 2级别的数据推送,即只推送价格和数量,但这么做显然是不够的。
这是因为,当处于L2阶段时,加密交易所可以在其他用户反应前,利用程序篡改,优先完成交易所自己插入的挂单,让自己获益、用户受损。这也就是在加密货币社区保守指摘的「交易所操纵价格」。但在L3状态,由于每一笔交易数据都清楚呈现(L3可以显示交易所的每一笔交易),从根本上杜绝了交易所作恶带来的不公平交易。
然而,L3本身技术挑战大。对信息及时推送性能、网络优化和服务器负载都是巨大挑战,因此还鲜有交易所去挑战这一「难题」。在加密货币现货市场上,当前也只有Coinbase和KuCoin具备L3数据处理能力。而同时在现货和合约产品都具备L3级别的数据推送能力的,只有KuCoin。
但对于传统金融投资者来说,Level 3几乎是一个基础性的“设施”,没有足够的透明性,他们很难带着大资金进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虽然币安、火币和OKEx上的交易用户虽然多,但old money或者持观望态度,或是只敢在Coinbase、Bakkt等高度合规平台上交易。
加密货币交易所如果想要长远发展,必须向Coinbase和KuCoin学习,提高数据服务的公开透明度,进行「自我革命」,消灭留给自己的作恶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真正信任。
3、用「新基建」保证用户资金安全和交易安全
要让一个用户对交易所有信心,交易所还必须守护好用户的资产安全和交易安全。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光靠一张嘴是说不出来的。
币安在多次被盗后,建立了SAFU基金,用于赔付用户被盗的资金;而没发生过大规模安全事故的Coinbase和KuCoin,也未雨绸缪的启用了“保险”机制。作为美国的合规机构,Coinbase的合作对象是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insurance),而KuCoin则通过与新加坡资管机构安托合作,资金由全球最大的私有保险经纪公司诺德保险(Lockton Insurance)承保。
此外,加密货币市场是一个极具波动性的市场。在行情不激烈的情况下,三大交易所(火币、OKEx、币安)都经常出现宕机,更不要说在「3·12」大跌中,几乎是无一幸免了。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投资者来说,极端行情交易所系统不稳定导致的服务暂停是致命的。因为加密货币市场是一个24小时内不断交易的,某个交易所暂停交易,可全局的交易仍在继续。这样一来,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交易所币价暴跌,但自己却无法将已经宕机的交易所上的币种卖出。
Coinbase和KuCoin鲜少因为宕机而上新闻。Coinbase的解决方案是让其位于芝加哥的团队持续优化内存撮合引擎,使其能支持单交易对百万订单。因此在极端行情下,其他交易所出现卡顿甚至拔网线等情况时,交易服务依然能高速运行。对此,KuCoin的对策是更灵敏的动态扩容技术,在大行情来的时候,可以更迅速的扩充服务器资源,来应对大流量的冲击。这些都是值得其他交易所学习的。
四、小结
目前的加密世界,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在系统稳定性、行业透明性、风控安全性等方面与传统金融世界差距较远,使得资金从传统世界流向加密世界进程缓慢。
可以预见的是,加密货币交易所下一个时代的竞争将构建在「技术基建」之上。只有技术基础打牢,交易所才能承接住流入行业的「新钱」,促使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交易所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中心化交易所本身就会成为行业巨大的风险点,甚至是障碍所在。
在区块链被纳入国家新基建范围之时,也是时候启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技术「新基建」了。